近日,艺术学院“体验式”非遗艺术实践课堂走进纯皓小学,带领小学生们揭开非遗面纱、探索非遗文化、领略非遗魅力。
艺术学院志愿者融合非遗历史起源、发展脉络、传承故事和技法表现等内容,为小学生们带来启发式非遗文化课程。课程设计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为切入点,由浅入深、丝丝入扣,课堂氛围幽默风趣、轻松融洽。在互动环节,小学生们踊跃参与,不仅学到了非遗知识,更点燃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热情。

体验环节,小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泥塑、糖画和版画三组,分别开启非遗体验之旅。艺术学院志愿者先进行操作演示、讲授制作步骤和要点,再引导小学生们一步步完成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泥塑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亲手用创意为黏土赋予生命,享受着点泥成金的成就感。糖画组以融化的糖为颜料倾心绘制,让糖液在画板上尽情“起舞”。版画组雕刻黑与白之间的沟壑,感受凸版、平版和孔版的制作工艺,体会到非遗匠心的内在力量。

本次活动发挥艺术专业优势,通过“思政引领+非遗文化+美育实践”链条式非遗体验课程,引导小学生们体验非遗文化、赓续非遗文化。下一步,艺术学院“体验式”非遗艺术实践课堂将持续深挖传统“津味”非遗项目,将大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纳入选题,聚焦育美、愈心、承文、涵情四大功能,融合美育手工艺、团体辅导、讲座沙龙等形式,开发启发式、进阶式、浸润式公益课程体系,旨在以“非遗”精准赋能美育实践、艺术治疗、文化浸润和情感传导,实现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之间的榫卯互洽,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