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学院
-更多-
 
当前位置: 首页>>学科科研>>研究生教学>>正文
 
海运学院研究生招生宣介
2024-07-18 07:54  

海运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海运学院是京津冀地区唯一能够培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海上交通运输类高级技术人才的学院。学院办学秉承“适任、敬业、求是、创新”的质量方针,于1999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主管机关“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2004年成为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正式会员。

学院拥有 “学术”、“双师”相结合的复合型高水平师资队伍,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本科专业,机械专业学位(085500)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085400)硕士点,面向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以及船舶及海洋工程等方面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立足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同时,大力发展科研创新。学院结合天津市政府港产城融合发展方案,与深之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与天津港轮驳公司、中船天津等航运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促进城市产业和港口发展相互赋能,更好地支撑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

船舶工程领域(085505):培养掌握船舶设备监测与控制技术、系统开发与维护技能的工程研发人才,以及掌握船岸数据通讯与分析技术的高层次岸基支持人才。细化研究方向为:

1.轮机自动化与智能化

2.船舶智能航行技术

3.船舶智能监控及远程数据通讯技术

4.船舶数字仿真技术

控制工程领域(085406):培养具备船舶能效意识,掌握船舶智能控制和运维技术、船舶绿色低碳动力技术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细化研究方向为:

1、船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2、船舶绿色低碳动力技术

3、船舶设备能效提升技术

4、船舶智能运维

一、科研环境

                                           

海天一体实验室

                                                            轮机模拟器实验室

轮机、电子电气部分实验室


二、导师队伍介绍



高强教授,博导,海运学院院长

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作为负责人和主要承担人先后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六项,并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中国机械工业工程协会科技进步奖等行业协会科技奖多项,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完成多项与中海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大型国企委托的项目开发,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批专利20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新能源技术及应用、脑机接口与情感计算等,所属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天津自动化学会会员计算机控制及应用分会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员、数字化工厂与智能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自动化仪表协会青年委员;天津市船舶制造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天津市新能源协会监事长、天津市新能源协会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联盟技术专家。



崔建辉,工学硕士,正高级船长、副教授、A级注册验船师,海运学院副院长

近年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横向科研项目8项,合作单位涉及中国船舶集团第707所,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天津分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专业教材4本。计划招收专业:航海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控制工程等。

研究方向:船舶智能航行、海上交通安全、船舶货运。

学术兼职:中国航海学会理事、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航海学会船舶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海洋发展研究会应用海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还担任天津海事局海上交通事故处理专家委员会专家、天津海事局通航安全技术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海事鉴定技术研究中心专家。




胡亚辉,博士,教授,机械学院副院长

全国机械制造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核心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海洋防污、摩擦学、新材料切削理论研究。






张德福,博士,副教授

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基金2项,省部级重点1项,完成企业委托船海工程类项目10余项,涉及天津海事局、中国船级社等管理机构以及中海油等海洋工程企业;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

研究方向:内燃机燃烧及排放控制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智能算法;助航设备开发等。

计划招收专业:内燃机工程,轮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工程等。






韩佳颖,博士,副教授

专注于船舶、港口机械等相关机械设备及其零件的设计制造,动力学仿真及安全性分析评估,并结合教学项目开展轮机工程的虚拟仿真教学研究。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基金、天津市项目和横向课题多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二十余篇,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项。与天津港、天津市气象台及天津精诚机床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有产学研合作关系。

研究方向:船舶和港口机械的动力学分析及安全性评估,先进零部件及装备的加工数字化制造。





  

       李荭娜,副教授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系主任

     主持完成2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参与国家基金1项;主持完成和在研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余篇;

 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本。作为天津市科技特派员,主持及参与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项急救及医疗教学模拟培训服务平台研发。学术

 兼职:天津市航海学会监事长、纪委委员。

 研究方向:船舶智能电网、海上风电、机舱自动化、脑神经反馈虚拟创伤急救系统。

 计划招收专业: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控制工程等




朱乐为,博士,讲师

作为负责人承担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和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与天津大学合作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973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发表SCI检索论文28篇,第一作者SCI论文8篇,EI检索论文18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撰写英文专著1部。

研究方向:港口电力系统可靠性及韧性分析,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







宋雨,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军委装备发展部、企业横向等多项科研项目,入选天津理工大学“英才培养计划C”。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30多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

研究方向:脑机接口技术、情感计算、医疗机器人、人工智能。






郝帅,工学博士,讲师

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担任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14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5篇,作为共同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曾入选国家公派博士联合培养计划,赴英国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Naval Architecture,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专业)留学。2022年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员、Ocean Engineering国际期刊审稿人。

研究方向:船舶及海洋浮式结构物水动力及系泊分析、深海油气开发平台水动力响应短期及长期预报、深海平台复杂环境载荷下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等。



谭阳辉,博士,讲师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横向项目3项到校经费120余万元。担任Ocean Engineering、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期刊审稿人,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8篇,参与编写《轮机自动化》教材1部。获2023年度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

研究方向:轮机自动化与智能化、船舶智能运维、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船舶的应用。








申振宇,博士,讲师

入选国家公派博士联合培养计划,赴丹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Mechanical Engineering专业)留学。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主持横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高水平论文4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9项。

研究方向:船舶柴油机热力性能仿真、基于智能算法的柴油机性能优化、船舶绿色低碳动力等。







关闭窗口
Baidu
map